批评软院到底触碰到了谁的G点

三天前,我在博客发表了一篇针对软院本科教育的文章(如果你没看过,建议先阅读它以及后面的评论),讲了些我和部分校友在回顾软院经历时的看法。这篇文章传播范围比我预期的要大一圈,我除了把文章发到博客,自己在朋友圈转发一次外,没做其他的推动,刚才看了看访问统计,从发布到现在差不多有 3000 个独立访客。剔除掉在朋友圈看到后随意进来扫一眼的吃瓜群众,我估摸着有一千来个和软院相关的人接收到了这个话题。遗憾的是,除了那篇博客下面零星的几个评论、一些人的私聊、以及知乎上的一两条私信,我个人并没有直接收到多少反馈信息。

我经历过了太多网络上的辩论和争吵,早已对说服别人没有兴趣,因为绝大多数人在网络上的言论「不输出论证,只输出观点;不输出思维,只输出立场」,他们先有了自身主观上的情绪和立场,然后再企图寻找可以支撑自己情绪的论点。这样的讨论对于专业性的现实问题没有正向作用。我不会因为自己有着丰富的吵架经验和讽刺技巧而产生优越感,我只觉得现在的时间太宝贵,花在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是非常亏本的。但对于这些狂野的思维方式我又完全可以理解,比如存在于几乎所有在校生和毕业没几年的校友身上的护校情节:我自己可以骂自己的学校,但别人说一句就是不行,我必须冲上去干点什么。

什么是对问题的正向讨论?我的理解是:先要理清客观事实,基于这些事实,最底层的判断来自公共道德和法律,最上层的观点来自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。

那篇文章里提到这几个事实在客观上是绝对存在的:
1.软院的本科应届生在工程领域的平均水平不高(没几个人说得清自己发出一条微博时在技术上经历了哪几个大步骤)。
2.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努力的方向不太妥当(比如背代码),或者不知道应该自学些什么。
3.很多爱钻技术的学生对氛围感到不适和无奈。
4.“考高分、拿奖学金比写好代码重要”的观念盛行。
5.全院没有一个技术主导的学生组织。

站在这样几个事实的基础上,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了,那篇文章里写的其实就是我对这些事情的理解再加上一点点建议,比如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是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原因,但是我从不认为软院的老师水平不够或者对学生不认真,很多老师和辅导员们的努力我也是看在眼里的。

大学如此多元,你当然可以用不一样的理解方式来看待这些事实,但是请你不要用「大学是宽容的所以应该容得下各种各样的学生」这样形而上的话来规避矛盾,不要用「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」这种中国式洗脑教育出来的所谓理性、中立、客观的思路来混淆问题并自觉正义。你可以不认同我的观点,你可以骂我傻逼,但请不要用你错误百出的逻辑来反驳我。或者只来一句「作者还需要社会的洗礼」总结全文,并产生莫名其妙的优越感,可能评价我这样刚毕业的人没有社会经验的确是一件很爽的事,能借此证明他是有多年经验的而且比我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,“既然如此,对于这些事实和问题你怎么看?” “那我管不着”。当事实和逻辑难以进行反驳时,还会有一批人开始对我个人进行质疑,好像如果证明了提出问题的人是个坏蛋或者是个找不到工作的 loser,那他提出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一样。

坦率地讲,这篇博客我唯一害怕的是被学生家长和高三学生们看见,其他的什么人看见,给出什么样的评价我都不担心。我太清楚他们了,学生家长和高中生对这些事情的理解完全是糊涂的,我的负面情绪很容易给他们带来不正确的印象,导致错误的判断。我大学期间通过一个人的努力,把这所学校在各省市高招的录取分数平均提高了至少5分,让更多犹豫的学生和家长选择了这里,让一堆对软院的学费和前景感到害怕的学生打消了疑虑,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我对母校的回馈应该还说得过去?我也极其不想因为学院内部的事情影响到我自己努力过的高招工作。那天发完博客后我就常去学校的家长群里看聊天记录,不太想让家长们接触到这篇文章进行讨论,他们还是在群里聊聊孩子吃饭、恋爱、买房的事情更有用,还好我的博客地址也一直没有出现过。

这篇充满负面情绪和极端评价的博客,为什么传遍了软院的老师、学生、校友?我觉得仅仅是因为这是第一篇让大家又爱又恨的公开批评的文字。我得罪了一大片的在校老师和学生,但全篇读下来又有种理直气壮的感觉,以及一大堆校友和大三大四学生感同身受的体验,感同身受不代表着完全赞同,而是说在我提到某些点时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想法。

现在的网络环境早已信息过载,不管大家怎么在朋友圈、微信群里义愤填膺或者沉默转发,过了一两周,这一千来个软院相关的读者里,只会剩不到五十个人还记得这篇博客的内容,而其他人,情绪和联想很快就消失掉,再也不见,也许下次再记起来是某天和我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聊天的时候:“哦,你就是上次写文章骂学院的那家伙”。

我见惯了这样的集体舆论高潮,也对热点之后的一无所剩感到乏力,但我作为这次话题的制造者,当然还是需要比围观群众想的多一些。这样的一篇文章,到底真正触碰到了哪些人的神经,会对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?长远看来,这些影响是好是坏?

我相信,那群真正希望软院发展得更好,希望这里的学生可以更优秀的人,或者乐意接受新的思路的学生,肯定会认真阅读、分析至少一遍那篇博客里提到的问题和观点,然后用自己的经历和想法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:他如果是老师,会思考自己在学院里做的事情是否有改进空间,现有的制度是否能够升级;他如果是学生,会重新自我定位看看自己是否走进了误区,目前的状态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,是不是圈子太小限制了视野,我给的建议是否可行;他如果是校友,会判断文章里的观点是否符合自己的行业经验,有没有机会让学院做出恰当的改进。这些输出,才是那篇博客在传播之后带来的最大价值,这群人才是我原本计划的目标读者。我已经成为校友,没有了在校期间那样的舆论操纵和收集条件,也无法将个人意志直接传递到特定受众身上。能做的只是告诉大家,许多人和我有着共同的想法和意见,你可能需要看看。

抱怨解决不了问题;大环境就是这样其他学校也差不多;观点太狭隘偏激;你应该学会感恩;大学不是职业培训学校。
我知道你还有大把类似的真知灼见,不过谢谢,我已经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