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圈,圈朋友

这个话题一直想聊,正好碰到个相关的热点,忍不太住,索性拿过来说。热点倒没啥,就是那篇「xxx 你给我站住」的公众号文章。一堆人说被刷屏了,我的朋友圈反而没被波及。

这样祥和的局面来得不太容易,在过去的一年多里,我陆续将 102 个联系人一个个手动点进去设置「不看他的朋友圈」,而我微信通讯录里只有 337 个联系人,朋友圈活跃分子应该不足 200 个,这样下来我就强行将朋友圈的内容屏蔽了至少一半。

我一直将微信定位为私人场合沟通工具和面向熟人的社交工具,而且毫无疑问,微信是一款好用而伟大的产品。即使我不认同它的一部分产品理念,比如公众号文章无法被有效地索引和搜索,这不符合互联网精神开放共享的本质,所以我不会将自己的内容产出只发布到这样封闭的平台上。而重度依赖微信来工作,将微信作为公司协作工具的,在我看来是不负责任的表现,不是这样做不可以,而是几乎没有公司可以把公事和员工私人环境间的隔离做得很好。这一点,性感玉米和乔晓韵有两篇微博文章都说得很清楚了:微信及微信群协作沟通规范倡议书讲道理,为什么我抵制微信办公? 更何况还无法避免出现缺乏基本职业素养的同事,肆无忌惮地在微信上发长语音、传文件,不懂礼貌,无意义增加别人的沟通成本。

基于此,我的微信自注册以来,主动加好友和通过好友申请就卡得很紧,尽可能减少微信好友数量。我并不需要加一堆不太熟的人到私人圈子里来,我不靠交际而活,也不从点赞之交中获取安全感。

朋友圈这个功能出现后,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只看不发,因为的确想不到可以发些什么东西上去。直到 2014 年 8 月初,我发出了第一条朋友圈,只是劝微信里的朋友不要玩「测试你删我没」的群发游戏。很尴尬,我的第一条朋友圈就是发表这种「看不惯别人」的言论。后来微信里的人越来越多,大家发的内容也越来越杂,我渐渐理解了朋友圈的定位和性质。而且坦率地说,我现在也是朋友圈活跃分子,每天看很多次,发的频率不低,偶尔兴致来了一天还能连着发好几条。

刚开始用朋友圈的时候我还比较天真,拒绝使用分组和屏蔽功能,发的内容是所有好友可见的,过了一段时间,我心里越来越不安,不得不整理出一个分组,对这个分组里的好友屏蔽我新发的几乎所有内容,因为和他们的确没有什么深的关系,加到微信里完全是各种机缘巧合或者无奈之举。后来又按圈子性质分出了好几个分组,根据要发表的朋友圈内容定向屏蔽某些组。还加了一个白名单组,里面都是我信任的人,不隐藏任何一条内容。在折腾了这么一圈后,我终于能比较顺畅而放心地发布朋友圈。定向屏蔽不是指说了什么不能让别人看见的话,而是明显没有交集的圈子不需要看到相关内容,比如我的学院、大学有什么新闻可以讨论,我会屏蔽我的同事圈。屏蔽的原则在于,这个信息发布给他们,和他们有没有关系?对他们有没有价值?我先替别人做一次预判,避免给别人带来信息噪音。

「尽可能给别人带来有用或有意思的信息,创造价值,给予正向反馈;躲避低级热点,避免传播不可靠内容」是我在网络社交上的基本原则,越是公开的地方越是如此。然而朋友圈是一个私密场所,私密到让我觉得我应该完全成为我朋友圈的主人,可以任性,可以肆无忌惮,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就行。于是,上面说的分组和定向屏蔽就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任性而做的。另一方面,在最近的一年,我越发觉得时间不够用,知道的东西越多,信息渠道就越广,想了解的领域也越多,我已经完完全全陷入了「信息过载」的状态。我每天从微博、Twitter、论坛、即刻、邮件订阅接收到的信息就已经超过我的处理能力,而微信上还有公众号和朋友圈随时等着你去刷。没办法,只能把优先级较低的公众号和朋友圈尽量精简。所以才有了开头说的,需要屏蔽掉一百人。

朋友圈的优先级在我这里是最低的,低到即使我手机丢了一周没进朋友圈我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。然而让我一周不刷微博不看新闻不看博客,那我的生活状态要被打乱。低的原因在于这个产品没有门槛,导致有价值的信息非常少。你应该能明白,一旦觉得时间不够用,就会很自然地把信息的筛选条件上升,尽可能把时间最大化利用。而且我的交友圈子在之前一度放得非常大,现在维持起来让我有点压力,以至于在尝试给自己的圈子做减法。

坦率地讲,我对你们去哪里旅游了,只要还在地球上,就没什么兴趣;你们午饭吃的什么,到了哪家店,有些什么菜,这些菜长啥样,更是毫无吸引力;你的自拍可以有多美,你的脸圆了还是瘦了,和我也没关系。此类日常信息,谁都可以发,谁都发得大同小异,我朋友圈里那么多人,为什么要去专门看你发的?你生活得很好很舒适我会为你感到开心,但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天天看你晒这些。总是换汤不换药的内容,我当然必须屏蔽你。

更确切地说,我决定不看一个人的朋友圈,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判断思路:首先要看发布频率,一两周才发一次的,属于低频用户,不管什么发内容对我都影响不大,不管;其次看信息价值,发自拍发吃的当然可以,但是除了上传图片,你还可以写一点文字,传递出来你的想法,如果想法有趣,我不介意此类生活信息,或者每几条日常朋友圈之间穿插着有一两条很有意思的朋友圈,我也可以只为了那一两条而忍受你的无聊生活,我有几个朋友在这方面就拿捏得很好;最后看思想层次,不要求你多机智,只要别乱蹭热点(比如杨绛先生),别传播明显的错误信息,不是 hater,就可以。如果你被「xxx 你给我站住」这种文章感动了,我也可以理解,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忽悠别人和揣测人性的经验,容易被精于营销的人煽动,我不会怪一个年轻人缺乏经验,但是你要知道,每次转发此类文章,都是拿你自己的信用背书。

我屏蔽别人朋友圈,不代表我对他有意见,也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,仅仅是因为他的输出和我想要的输入不符合而已。朋友圈是你自己的,我没有任何的权利去教育别人应该发什么,但我有权利筛选自己想看到的。因为你的朋友圈是你的,我的朋友圈也是我的。我屏蔽你,不过是因为我单方面认为你的内容「没有资格」进入到我的信息流里罢了。我现在仍处在信息过载的挣扎阶段,也许你认为朋友圈应该随意,就是玩玩,没必要搞得这么复杂,这当然没什么问题,但我和你不一样。你也可以稍微思考一下,为什么被我屏蔽掉的人,和容易被那些刷屏文章忽悠的人,会高度重合。事实上,每次社会热点事件,在我看来都是一个过滤器,「闷声大发财」的道理许多蛤丝并不懂。

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,是一小撮在微信上把我屏蔽或者把我删除好友的人。删我的大都是先主动加我的,有些甚至是说要来请我吃饭和我见面来加我的,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了一声不吭就把我删了。而我目前是尽量人畜无害,我的确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要屏蔽我。如果你认识我足够久的话,你应该知道我几年前的头像是一只粉色小猪,后来为了避免微信里的穆斯林朋友不舒服,全平台的头像都换掉了,已经足够小心谨慎。当然屏蔽我是别人的自由,我不会不开心,也不会对屏蔽我的人有什么意见,但我会对他们产生委婉的同情,同情他们不知道判断信息价值,辨别不出什么样的人有趣。

我这样的人喜欢说些真相,喜欢讨论人性和事情本质,愿意带来价值,有人喜欢我有人觉得我没意思都挺正常的,但我会毫不犹豫地瞧不起那些讨厌我的人。讨厌我的人,要么坏,要么蠢,不受多数人喜欢,这几年的经验总是帮我验证这一点,没有见到一个例外。我也确信这个验证过程中我并没有潜意识地美化自己。我现在已经很清楚,自己的性格在同龄人里就是天然的过滤器,喜欢和我交流的人共情能力不会低,心态也端正,和我关系平淡的人是啥样不能确定,但至少可以尝试接触。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其实很开心,因为不用太花力气就可以在一堆人里找到值得交往的人,我只需要把自己的性格表现出来就可以了。而且,我现在会刻意地、尽量多地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言论去冒犯那些蠢或坏的人,让他们反感我,删除我,远离我。这篇博客就属于此。这个思路很像性感玉米在微博上常说小米定律:并不真的存在小米定律,用小米的人也不都是蠢货,但是微博上的蠢货的确大都用小米,稍微有点见识或头脑的人都能明白这个逻辑,并且自信地认为自己即使用小米手机也没有什么问题,所以你不遗余力去冒犯到的,只会是那群幼稚又玻璃心的巨婴。我如果想要讨好谁,或者让所有人觉得舒服,当然能做得到,七年的社区经历让我擅长于此。但时间和精力如此宝贵,世界里莫名其妙的恶意又如此之多,我不会去这样做了。